走出养生误区三伏天不可太贪凉
走出养生误区三伏天不可太贪凉
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且又潮湿、闷热的时段,今年“三伏天”又是长达40天,很多人都是“空调WiFi西瓜”续命。
但“三伏天”养生可不能一味地贪凉,总是处于忽冷忽热的状态,真的很容易生病!
夏天大家都喜欢喝绿豆汤解暑,但需要注意的是,绿豆是属于寒凉性质的食物,如果长时间过量饮用绿豆汤容易伤脾胃。夏季也决不能用各类饮品代替水。高温、酷暑出汗多,一定要少量多次及时补水,防止脱水。
建议一周喝2~3次,每次喝1碗即可。如果是经常四肢冰凉,容易腹胀、腹泻的人群,不宜多喝绿豆汤。
另外要注意的是,由于绿豆中含有解毒成分,会与化疗药物中相关成分发生反应,从而降低药效,因此,处于肿瘤治疗中的患者尽量少喝,特别是消化道肿瘤患者,因为绿豆食用过多会产气,不利于消化道的恢复,所以不宜过多饮用绿豆汤。
很多人都追求“冬练三九、夏练三伏”,即使烈日炎炎、大汗淋漓依旧坚持锻炼。也有人因为太热,稍微一动就浑身是汗,不愿意运动。
虽然三伏天热,但该出汗的时候得出汗。三伏天可以选择走路等慢运动,既运动健身,又能避暑养生。可以选择早晚相对凉快的时候,尽量选择阴凉的地方,一般花40分钟行进2~3公里最合适。
注意:中老年人尤其需避免在三伏天里过度运动,因为出汗过多会导致血液黏稠,容易诱发心脏病、脑梗等。
很多人以为“伏天里要一心防暑”,其实伏天也要提防“寒”。伏天开始,人体血管处于扩张状态,喜食冷饮、爱吹空调等过度贪凉的行为更容易让身体着凉。
三伏天不少人怕热,全天闭窗室内吹空调。经常待在空调房中,会导致不知冷热、免疫力下降,更容易感冒。
而且天气炎热出汗较多,切忌迅速、大口喝冰镇饮料,忽然过冷刺激会引起血管收缩,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。
三伏天身体出汗多、消耗大,易疲劳、没胃口,不少人选择吃点果蔬了事。吃不好,营养不够,免疫力降低,就可能导致疾病。
天再热,也要适当吃些瘦肉、鱼、豆奶、鸡蛋等。食欲不好时,可变换一下口味,吃莲藕、冬瓜、丝瓜、扁豆等夏令食品。
夏季人人都会出汗,人体汗液排出的同时,钾元素也在流失。钾是人体所含必需的微量元素,钾可以维持神经和肌肉的正常运动。一旦缺钾,就会造成人体神经肌肉系统软弱,使人手脚无力,走路困难,严重者还会导致呼吸困难、心律失常。
持续高温时,大量出汗,会导致体内缺钾,倦怠无力,精力和体力下降,耐热能力降低,因此,膳食中适量补钾很重要。茶叶中富含钾,喝茶不仅能解渴,还能帮助消除疲劳。
到了三伏天,很多人食欲差、吃不下饭,往往选择吃一些凉拌菜、水果、凉粉凉皮等,但这些食物没法提供足够的蛋白质。
蛋白质是机体免疫功能的物质基础,如果摄入不足会影响组织修复、免疫力下降等。因此,三伏天期间,要适当吃一些鱼、瘦肉、豆腐、鸡蛋、奶制品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,为身体补充蛋白质,提高机体免疫力。
三伏天出汗多和食欲不振也容易导致维生素的缺乏和流失。所以,天热要注意补充维生素,如多吃蔬菜、水果等,还可以适量吃些动物肝脏,如鸡肝和猪肝等。
潮湿闷热、通风差的室内更容易引发中暑,而且室内开着空调,如果不能经常开窗换气,时间久了室内空气质量会变差,反而更容易诱发疾病。为了避免“热气”,可以选择在早晨、傍晚以及晚上开窗通风,每次通风至少15~30分钟。
三伏天身体出汗多、消耗大,如果没有正常按时吃饭,容易导致营养不良、免疫力降低。
建议:多吃点富含钾的蔬菜水果,例如西红柿、香蕉、南瓜、豆类等;补充蛋白质,适当吃些瘦肉、鱼肉、鸡蛋等;出汗容易丢失B族维生素,可以通过吃谷类来补充。
三伏天气温高,昼长夜短,睡眠容易不好,而且人体消耗大,精力不济。中午可以适当地睡个午觉,有助于预防冠心病、心梗等心脏疾病的发生。午睡以15~30分钟为宜,午睡醒后喝一杯水,可以轻微活动一下。
冰淇淋、冷饮适量吃可解暑,但是大量吃则会伤身。夏季人体新陈代谢快,血管处于扩张状态,突然食用冷饮,血管会迅速收缩,容易引起血压波动,诱发心脑血管意外。
三伏天更应该喝温水,如果一定要喝冷饮,选在饭后1小时,喝完冷饮后,可以喝一杯姜茶来温补。
室内空调温度不要低于26℃,切忌颈、肩、背部不要对着空调直吹,如果避不开冷风可以搭个披肩。
炎炎夏日,人难免会心浮气躁,但激动情绪伤身体。俗话说“心静自然凉”,越是天热,我们越要心静,与人交流放慢语速,不急不躁。遇到不顺心的事,学会情绪转移,可以选择看看情景喜剧,听听相声之类的开心一下。
本文仅作科普,具体诊疗方案需结合患者详细病史,如您有较为紧急的疾病问题,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,以免耽误治疗。